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紀念劉銘傳130周年  >   滾動播報  >   正文

    劉銘傳故居開放:馬英九也是他的粉絲

    2015年09月28日 13:39:00 來源: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wǎng)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9月24日,海峽兩岸賓客共同為劉銘傳故居揭牌。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9月24日的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xiāng)異常熱鬧。“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在這里的劉銘傳舊居舉行,兩岸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緬懷這位為捍衛(wèi)民族尊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建設臺灣做出杰出貢獻的先賢。

      創(chuàng)下多個“中國第一”的臺灣“近代化之父”

      電視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劇照

      劉銘傳與臺灣的故事,要從1884年說起。當時法國侵略軍已打到基隆和淡水,劉銘傳臨危受命趕赴臺灣,率領臺灣軍民浴血奮戰(zhàn),取得基隆、滬尾大捷,抗法保臺功成,并于第二年臺灣正式建省后,出任首任臺灣巡撫。

      在臺期間,劉銘傳竭盡心血、智慧建設和治理寶島,奠定了臺灣近代化的基礎,也在臺灣下了多個“中國第一”——

      1887年7月,臺灣鐵路總局創(chuàng)辦,開始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從基隆過臺北到新竹,F(xiàn)在基隆市崇德路上的獅球嶺隧道,是當時中國第一個鐵路隧道,也被稱為劉銘傳隧道。

      劉銘傳在獅球嶺隧道口上方親筆題寫“曠宇天開”四個大字

      1888年,臺北市設立郵政總局,全臺各地建立43個分局,全部仿效西方先進的郵政通訊辦法傳遞公文和信件,成為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郵政系統(tǒng)。中國第一所郵政學堂、最早的郵票——“龍馬郵票”,也由此誕生。

      最早的郵票——“龍馬郵票”

      1888年秋,為解決臺灣鐵路建設資金問題,中國最早的招商局在新加坡設立,僅短短2個多月時間,引進商股70多萬兩,現(xiàn)銀30多萬兩。

      1889年,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份“外商投資”合同在臺灣簽署,委托英國商人開發(fā)基隆煤礦,用以解決臺灣各項建設的用煤問題。

      1887年,中國最早的撫墾總局在臺北設立,劉銘傳自任撫墾大臣,組織人員在全臺實行田地清丈工作,并進行有序登記造冊頒發(fā)丈單,也是中國第一張?zhí)锏卣蓡巍?/p>

      馬英九說,他是我的偶像

      臺灣銘傳大學中的劉銘傳像

      連橫所作《臺灣通史》對劉銘傳的評價是:“溯其功業(yè),足與臺灣不朽”。

      在今天的臺灣,我們能看到許多以“銘傳”命名的道路、學校以及劉銘傳雕像,這些都是“足與臺灣不朽”的注腳。

      劉銘傳對臺灣的貢獻,當今的政治人物也推崇備至。上世紀90年代,劉銘傳的后人劉學馥成為劉銘傳家族訪問臺灣第一人,據(jù)劉學馥轉述,馬英九見到她說:“你的先祖劉銘傳是我崇拜的偶像!比ツ暝谂_北市立圖書館舉辦的“劉銘傳史跡展”中,也展出了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發(fā)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

      據(jù)了解,宋楚瑜曾對劉學馥說:“你的先祖是臺灣第一任巡撫,對臺灣近代化建設貢獻很大,我們現(xiàn)在在他建設的基礎上發(fā)展。”2006年,他出版新書,書名即是《寧為劉銘傳》。

      去年在臺北市立圖書館舉辦的“劉銘傳史跡展”

      臺灣退役將軍曹文生曾表示,劉銘傳是軍人的楷模,他驍勇善戰(zhàn),抗敵保國,而且還能戰(zhàn)后建設,又是一位詩人,難得一位“武臣中之名士”。

      130年后,兩岸共續(xù)“銘傳情”

      劉銘傳像

      1891 年,臺灣正在劉銘傳的改革下邁向近代化,而劉銘傳卻因為保守官僚的掣肘、攻擊與誣蔑,被迫告病辭官到老家。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臺灣被割讓消息傳回,劉銘傳悲憤交加,吐血而亡。

      劉銘傳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可貴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在130年后的今天,繼續(xù)得到了發(fā)揚傳承。

      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全景(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如今的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xiāng)劉老圩,是劉銘傳在1868年回鄉(xiāng)時興建的私家莊園,原建有房屋300余間。自劉銘傳始,劉氏家人在舊居內共生活了82年。2013年開始,當?shù)貙變染幼^(qū)的主體建筑群,進行了局面修復,并對其已復建部分按歷史原貌進行了恢復,再現(xiàn)了當年劉老圩的整體格局和建筑風貌,并于9月24日全方位對外開放。

      9月24日,海峽兩岸人士在劉銘傳故居東門參觀。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9月24日,海峽兩岸賓客參觀劉銘傳故居會客廳。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當日上午,海峽兩岸(合肥)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大會在肥西縣銘傳鄉(xiāng)劉銘傳故居舉行。國臺辦、海協(xié)會、全國臺企聯(lián)、;鶗、兩岸專家學者、劉氏宗親等應邀參加。

      紀念大會正是“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巡撫13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在9月22日至9月27日期間,近20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來到安徽,參加研討會并舉辦3場學術報告會,30多名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弘揚劉銘傳愛國主義精神,緬懷劉銘傳在抗法保臺、臺灣海防以及臺灣近代化建設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等作專題報告,“合肥學院劉銘傳網(wǎng)上紀念館”“臺灣巡撫劉銘傳圖片展”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也同步展開。(新華臺灣 邱海棠整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wǎng)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