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我和大陸作家沒有什么分別”——專訪臺灣作家林清玄

    2015年05月10日 09:20:00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轉(zhuǎn)發(fā) 打印

      清瘦的面龐,溫和的微笑,標志性的稀疏長發(fā),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謙卑和超脫,一如他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8日,參加2015兩岸筆會的林清玄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就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和情感生活向記者敞開心扉。

      “因為家里太窮了,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勤奮,所以我每天一定會讀書,而且直到讀到讓我感動的句子才睡覺!闭勂鹱约涸缒昶D辛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今年62歲的林清玄直坦心聲。

      “我生活在農(nóng)家,生活很窮,我想人應該擺脫生活和世俗的捆綁,所以童年唯一可以讓我得到超脫的就是文學寫作和對心靈境界的向往!绷智逍f,每天睡前,他都會在腦子里回想當天讀到的讓他感動的話,甚至背下來。

      從小學開始,林清玄就堅持每天寫500字的短文,初中每天寫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學時到3000字。

      直到今天,不管多忙,林清玄依然每天堅持寫3000字!盁o論是戀愛或失戀,痛苦或快樂,我每天都不停寫作!

      得益于這一寫作習慣,林清玄很擅長寫短文,幾個月就能完成一本書,他沒有統(tǒng)計過自己寫了多少文字,但至今已出版200多本書,成為臺灣最高產(chǎn)的作家之一。

      信息泛濫時代,年輕人應該讀什么樣的書籍?在林清玄看來,首先要閱讀經(jīng)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chuàng)作,自然看得遠,還要能夠像“杰克的魔豆”,和現(xiàn)在的生活和思想結合,不斷讓經(jīng)典得到巨大發(fā)展。

      林清玄喜歡讀中外經(jīng)典作品,對他的寫作具有“超級影響”的作家,包括泰戈爾、紀伯倫、赫曼·赫塞、蘇東坡、李白、白居易、梁實秋、林語堂等。

      “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質(zhì),他們都是生活家和思想家,都是觀點先行的作家,不只是有感懷或者感情,這對我影響很大,我的作品都是觀點先行,我也期許自己變成一個生活家和思想家!绷智逍f。

      林清玄認為,作家一旦有獨到的觀點,形成自己的人格和風格,就會比一般作家飽滿和有力量!爸v一個觀點,必須要有故事。要有故事,必須有感動。感動很值錢,可故事更值錢,比故事更值錢的就是觀點。”

      一年往返兩岸十多次,去過大陸300多個城市,林清玄因出版、演講、援建希望小學等活動和大陸的藝術界人士有著親密接觸,和很多作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陸,走過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陸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我和這些作家是沒有什么分別的。作為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下的作家,我們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創(chuàng)作包容力更強的文化!绷智逍f。

      在林清玄看來,因為網(wǎng)絡、通訊等流通,兩地年輕作家的作品已沒有太多區(qū)別!拔业呐畠涸诳创箨懸晃荒贻p作家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感覺和臺灣青年作家沒有多大差別,不像我們這一代,臺灣的作品比較輕快,大陸會相對沉重!

      林清玄告訴記者,自己現(xiàn)在正在同時寫十本書,以“走向人生的大美”為主題,從茶道、佛學、情感等多個角度探討人生的最美狀態(tài)。

      “我不會感覺太忙碌,一般作家是想好一篇寫一篇,比較好的作家是想好一本書寫一本,我是同時想很多本,就好像賽馬欄柵拉開,十匹馬一起跑,看哪匹馬先跑到終點。”

      20年前,林清玄的婚變引起輿論嘩然。問到這段情感,多年來保持沉默的林清玄表現(xiàn)出一貫的率真:“人應該勇于貼近真實的自我,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自我,變化的時候面對真實的自我和情感很重要,我不介意別人怎么看我,何況我這一次的婚姻比上一次更長!(記者郭信峰、郭麗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wǎng)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