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碧血不冷 浩氣長存——兩岸記者拜謁黃花崗(組圖)

    2011年07月11日 23:28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同盟會會員溫生才之孫溫國杰(左)向記者講述先輩起義經(jīng)過(中國臺灣網(wǎng) 李徽 攝)

      中國臺灣網(wǎng)7月11日廣州消息 正在廣州進行“重走辛亥路”的兩岸記者聯(lián)合采訪團11日來到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拜謁,開啟“重走”第一站——在辛亥革命的起點緬懷志士先輩的豐功偉績。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在廣州舉行起義。此次起義失敗,同盟會死傷慘重,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72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了廣州黃花崗一地進行安葬。   

      雖然此次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在辛亥革命的歷次起義中,廣州起義堪稱是最壯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孫中山曾在《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作序文評價:如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黃花崗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盟會會員溫生才之孫,中國同盟會廣州遺屬聯(lián)誼會會長溫國杰告訴記者:從1989年成立遺屬聯(lián)誼會至今,已有50多位與黃花崗起義烈士具有血緣關系的后人加入了該會。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辛亥革命和先輩事跡,聯(lián)誼會常年為學生進行義務講解,至今已接待一千余人次。   

      78歲的杜橋隆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杜鳳書的侄子。他從事義務講解的工作已經(jīng)多年,但說起先人當年的往事,老人扔雙手顫抖,難掩激動。他告訴記者:當年伯父在新加坡得到同盟會起義召集令,明知前路兇險的伯父放棄了自己抓的“生”鬮,代他人領“死”鬮,為家國大業(yè)毅然赴廣州舉義,慷慨成仁。如此的豪邁壯志時時激蕩著作為后人的他,這也讓杜橋隆愿意作為一名特殊的歷史見證者,把先人們的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  

      “丹心縱死還如鐵,碧血長埋未化燐!100年前,烈士們在國家民族的存亡之際,生身取義,慷慨赴死,為了正義和蒼生獻出寶貴的生命,以碧血為革命奠基,為國人啟蒙。100年后,昔日烈士喋血之處,古木參天,青松林立,童叟樂于其間,一派祥和景象。   

      七十二烈士中郭繼枚的侄女郭月紅認為:雖然黃花崗起義以失敗告終,但是為武昌起義的勝利積累了重要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和民意環(huán)境,正是烈士們的熱血,喚醒了國人反抗意識!跋攘覀兊牟磺论E是國人的精神寶藏,我們希望這種精神可以激勵一代代年輕人,不斷鞭策自我,報效家國。”(記者 李徽) 

    78歲的杜橋隆向記者講述伯父杜鳳書的故事(中國臺灣網(wǎng) 李徽 攝)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昔日烈士喋血之處,如今古木參天,青松林立,肅穆祥和(中國臺灣網(wǎng) 李徽 攝)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碑(中國臺灣網(wǎng) 李徽 攝)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