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lǐng)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通訊:一個臺灣女學者的“碑林”情結(jié)

    2007年10月26日 07:41 來源: 字號:       轉(zhuǎn)發(fā) 打印

      中新社西安十月二十五日電 題:一個臺灣女學者的“碑林”情結(jié)

      中新社記者 冽瑋

      今天,在臺灣一些大學和博物館中,活躍著一批從事中國歷史教育和文博研究及推廣的專家學者,他們置身現(xiàn)代化的滾滾紅塵,仍專注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在臺灣朝陽科技大學任教的耿慧玲女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在西安參加“紀念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的耿教授坦言,她出生于臺灣,所從事的碑志研究,可謂冷門中的“冷門”,但她癡迷于此二十余年,且頗有建樹。近年主攻課題是臺灣碑志,研究臺灣碑志可以了解儒家思想文化如何在異地傳播、融合與發(fā)展的基本軌跡。

      她告訴記者,金石學興起于北宋,從歐陽修開始,就強調(diào)石刻可正史傳之闕誤,可知時政之得失,見文風之遷變,觀書跡之精妙。碑志石刻除了無可比擬的書法藝術(shù)性外,還包含了大量社會民俗、道德信仰、宗法禮儀、婚姻繼承、族聚遷徙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值得作多層面的探討。

      記者看到,長發(fā)披肩,一襲繡花長裙的耿女士成為整個會場之“靚”點,她所作的論文《西安碑林收藏與臺灣碑志之比較》獲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耿女士說,臺灣現(xiàn)存古碑兩千多方,時間跨度為四百年,基本是明清碑志,保存完好。這些碑志充滿海洋文化、民族關(guān)系、開墾形態(tài)、移民問題等內(nèi)容,與碑志所在的時空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為研究那個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比如清朝時臺灣原住民不識漢字,加上吏治敗壞,故而碑志之立就成為臺灣地區(qū)重要的公文依據(jù)。她還透露,雖然在臺灣喜歡金石學的學子呈青黃不接態(tài)勢,但總體而言中小學教育還是非常注重歷史,列為必修課,規(guī)定每個學生必須參觀歷史博物館,寫出書面心得。

      談起收藏了漢、魏、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碑志三千多件的西安碑林,耿女士眼睛發(fā)亮,她表示,西安碑林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石質(zhì)書庫,更是一座舉世罕見、魅力無窮的特殊博物館,它肩負著傳承中華古老文化的重大歷史責任,也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核心。她說自己第一次來大陸,懷著朝圣般的心態(tài),直接目的地就是西安碑林。在外人看來,生僻古奧的一方方碑志,她卻能解讀出許多鮮活的信息。

      作為西安碑林的客座研究員,耿女士顯然對西安情有獨鐘,每每聊到此間的風土名勝,便手舞足蹈,興奮不已!澳銜缘脝?西安的醪糟很好吃,可惜帶不去臺灣。我把我能拿得動的剪紙啊,皮影啊、農(nóng)民畫啊都帶回去了,那是千口稱贊哦!”

      據(jù)悉,耿教授在臺灣的辦公室墻壁上,懸掛著一幅精心裝裱的碑林拓片。她說自己就像個游泳愛好者,夢中也會徜徉在無邊無際的碑“海”墨“水”之中。

    相關(guān)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guān)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