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6月16日文章題:當巨人相遇時(作者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研室項目主任沈大偉)
中國國家主席本周對俄羅斯的正式訪問,預示著兩國自蘇聯(lián)解體以來在雙邊關系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可是一周來我與莫斯科大批政府官員、商人和學者交談之后發(fā)現(xiàn),雙方關系相當復雜。正如一位知名的俄羅斯?jié)h學家所言:“中國現(xiàn)在成了令俄羅斯頭痛的問題!
本月初我在北京參與的討論也表明了可能存在的問題。俄中可能正在結束20年來的蜜月關系,重回傳統(tǒng)的猜疑與競爭并存的關系形式。
從積極的一面看,首腦會晤說明了近年來取得的實際成就。經(jīng)過近40年的談判之后,雙方4300多公里的邊界得到了劃定。北京和莫斯科還就貿(mào)易與投資、軍事事務、核武器,能源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和國際政策等問題達成了諸多雙邊協(xié)議。2001年達成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第8和第9條款幾乎成了相互確保安全的條約,雖然雙方回避了正式簽署安全條約。
莫斯科和北京經(jīng)常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協(xié)同投票,他們的團結反映了世界觀。正如一位俄羅斯外交部高級官員所言:“我們在國際問題上的觀點要么一致、要么相同。”
但是,中國的全球權益和責任正在上升,而俄羅斯則正在下降,這個事實或許會影響它們的團結。
雖然中俄關系近年來呈上升勢頭,可是實際上卻并不那么順利。根深蒂固的猜疑與當代緊張關系都是雙方抱怨的主要問題。
俄羅斯還有其他擔心。與多數(shù)國家一樣,2007年以來俄羅斯的貿(mào)易赤字不斷增長,貿(mào)易結構主要是用原材料換取低端制成品。很多莫斯科人仍然在談論俄羅斯由來已久的肺腑之憂:擔心中國移民涌入西伯利亞和俄羅斯的心臟地帶。西伯利亞的油氣供應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中國還被視為正在搶占俄羅斯在中亞和里海地區(qū)的“近海外”地區(qū)。北京未支持俄羅斯去年夏天入侵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也惹惱了莫斯科。最后,鑒于奧巴馬政府呼吁建立中美全球伙伴關系,俄羅斯的戰(zhàn)略家也非常擔心最近談論的美中“兩國集團”(G2)問題。
美國和歐洲面臨的真正挑戰(zhàn)是:在較廣泛的全球伙伴關系背景下與俄羅斯和中國同時保持接觸,打破常常分裂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北京-莫斯科的兩強聯(lián)手。上周安理會一致譴責朝鮮的行動就是全球伙伴關系時代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