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守島衛(wèi)國,三十二年向海生

    2018-09-14 09:52:00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字號

     

      迎著朝陽,五星紅旗在開山島升起。海風呼嘯,國旗獵獵飄揚。

      新來的哨兵對著徐徐升起的國旗立正、敬禮。32年來,這面國旗第一次沒有由王繼才升起。哨兵說,王繼才一定也在遠遠凝望著國旗,“他沒有走遠,不會走遠。”

      把時間向前數(shù)32年,不論風雨雷電,王繼才都和妻子王仕花一起,護送國旗走過208級臺階,迎著東方的魚肚白,揮舞手臂、徐徐升旗,立正肅穆、莊嚴敬禮。那輪朝陽,早已習慣與小小孤島上的這面旗幟牽手。

      漁民遠行回家,也習慣性地抬起頭,看見島上的國旗,就知道家已不遠,漁民們說,“心里有了依靠,踏實了。”

      可這樣的時間走過32年后,王繼才,卻無法再撫摸這面五星紅旗。

      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在執(zhí)勤期間突發(fā)疾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32年未換崗的哨所,進行了第一次換崗。

      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王繼才同志守島衛(wèi)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dǎo)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作為一個普通人,老王的離去,沒有帶走一片朝霞一朵浪花;

      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為國守島人,他的離去感動了中華大地。

      來到連云港,聽說去開山島,漁民拋下家里事就往海邊趕;聽說要采訪王仕花,人們七嘴八舌有夸不完的話……到目前為止,在當?shù)孛襟w制作悼念和學(xué)習王繼才的新媒體產(chǎn)品上,“接替老王升旗的人”已經(jīng)有36萬多,還有36萬多網(wǎng)友“爭做新時代奮斗者”。大家留言,“每個人都會老去,但精神和榜樣是永遠存在的”“有些人我們從未聽說過,但是在聽聞他逝世的時候會不由得充滿敬意,他們才是真正的時代明星”……

      王繼才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但他并不平庸,他將孤獨、枯燥、清苦的日子,過出了價值。他忠于信仰、不忘初心,譜就了壯麗的人生篇章。

      長期與世隔絕,孤獨煎熬卻不忘播撒希望——

      “樹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來人再上島,就不會這么孤單了”

      石多泥土少,臺風時常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

      北緯34°31′,東經(jīng)119°52′,距離連云港灌云縣燕尾港12海里,海面突兀地聳立著一座灰色小島——開山島。這個僅有0.013平方公里的孤島,是黃海前哨,不能無人值守,1985年部隊撤編后設(shè)立民兵哨所。1986年7月,王繼才夫婦成為開山島的第五批守島人。前四批人員,都因環(huán)境惡劣、生活寂寞而相繼離開,其中守島時間最長的也只有13天。

      原來,島上只有幾排空蕩蕩的營房、滿山的怪石、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

      夏天,太陽曬得人能脫層皮;冬天,海風吹得人難以忍受。

      “登島前,我曾設(shè)想了一萬種島上的惡劣情況,可真的待在這里1天,就受不了了!边@陣子在島上待過一個晝夜的工作人員搖搖頭說,“濕熱、風大、水少、蚊蟲多……”

      1986年,王繼才瞞著家人獨自上了島。第一晚,王繼才害怕,一宿沒敢合眼,煤油燈也亮了一夜。“就盼著天亮,第二天只要有船來,我就走!睆哪翘炱,王繼才害怕就喝酒,感到孤獨就抽煙。很快,他抽完了帶上島的30盒煙、喝完了30瓶白酒,甚至“看到老鼠都感到親切”。

      王繼才獨自守島48天后,王仕花決定辭職上島;貞浧饙u上第一晚,王仕花仍微微有些顫抖,“海風扯著嗓子往屋里鉆,屋外似乎滿是老鼠、蛇發(fā)出的聲音……我特別害怕,讓老王睡在靠門的地方,把門擋著,我蜷縮在最里頭……那一夜,太黑太黑,太漫長太漫長了!

      32年來,夫婦倆每天都在重復(fù)“那一晚”。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留在了這座孤絕的小島。王繼才說,“祖國的海島,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

      “前20年,伴著我們的只有煤油燈、煤炭爐、收音機……其中的滋味,別人沒法知道,我也沒法描述。”王仕花說。光收音機,他們就聽壞了20臺,煤油燈用壞了10多盞。

      與孤獨做伴,他們并沒有消沉。日復(fù)一日,夫妻倆以島為家,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志,從未間斷,出色完成戰(zhàn)備值勤任務(wù)。島上至今留存著多面被風雨撕扯過的國旗、40多本海防日志。

      老王總琢磨:如何讓后來人不再像他們這樣孤獨?

      在滿是石頭的島上種樹、種花,讓這個“家”變綠、變溫馨、變熱鬧,是老王想出的辦法:“樹木、花朵都代表希望,后來人再上島,就不會這么孤單了。”

      他托漁民從岸上一點點捎來泥土,用石頭壘砌一個個小園子。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楊,全死了;第二年,種下50多棵槐樹,沒有一棵活下來。

      人能活下來,樹咋就不能!

      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夫婦倆從喝的水中擠出淡水,悉心澆灌下,終于長出一棵小苗……

      幾十年過去!澳憧矗瑣u上現(xiàn)在生長著數(shù)十株苦楝樹、3棵桃樹、2棵梨樹、3棵葡萄,還有柿子、草莓、菊花、牽牛花……有陰涼,有花香,還有果子招待客人。”細數(shù)著一花一木,王仕花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樹大如蓋,果實累累。

      這座孤島,不再孤單。

      嘗盡窮困苦澀,面對各種誘惑仍不為所動——

      “別人有車有房,我守島衛(wèi)國,別人傳萬貫家財,我傳精神財富”

      老王臨終前的一些日子,島上的油桃熟了。

      有人來到開山島,他就樂此不疲地洗上一盆!罢嫣稹薄昂贸浴,聽到這,老王滿足地笑了。

      “他多有成就感啊,開山島終于也能滋潤出甜味來了!”王仕花說。

      開山島上沒有淡水、沒有食物。此前,斷糧斷水的日子每年都會遇到一兩回,而斷糧時間最長的一次將近20天。

      那年,臺風連續(xù)刮了17天,島上糧食吃完了。無奈之下,王繼才就帶著王仕花在礁石上撿海螺充饑。那些半死不活的牡蠣,腥臭的味道實在難以下咽。等救援人員上島時,兩個人已經(jīng)3天沒吃一口飯。

      “度日如年,差點兒送命。”王仕花這么描述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那些日子,語氣已然不急不慌。她的內(nèi)心,不知埋藏了多少苦楚。

      “此前連隊駐守開山島時,生活物資有保障,照明、通信設(shè)施也比較健全!瘪R書華曾是1978年在島上駐守的老兵,近年,他和曾經(jīng)的守島老兵們一起上島,島上惡劣的基礎(chǔ)條件和新吐的片片生機,讓他們又心酸又驚喜!氨绕鹞覀兊氖貚u生活,王繼才夫婦要艱苦太多了。何況這樣的苦,他們吃了那么多年!”這些退伍老兵、七尺男兒,抱著王繼才就痛哭起來。

      考驗,遠不只這些。

      孤懸海中的開山島,常人不愿來,但卻是走私、偷渡等違法犯罪分子覬覦的“寶地”。

      1999年,孫某把厚厚一沓百元大鈔放在王繼才面前,想在島上開辦賭博、色情場所。

      當時,王繼才每月工資只有150元,大女兒因為家庭拮據(jù)輟學(xué),兒子上學(xué)、蓋房子還欠了10多萬元的債務(wù)……貧窮,幾乎要擊垮這個家庭。

      “打住,錢你拿走。”老王斬釘截鐵,“我不會為錢出賣良心、突破底線!

      眼見王繼才不為所動,利欲熏心的各路人用上各種手段威逼利誘,而王繼才軟硬不吃,即便被狠狠鞭打、兒子被死亡威脅,也不為所動。

      苦,他已經(jīng)嘗夠了。但在原則面前,他似乎又特別容易忘記苦。

      “他真能忘掉這苦嗎?”記者問。

      “肯定忘不掉!蓖跏嘶ú患偎妓鳎袄贤鯗喩硎遣,從來舍不得看。我們吃穿都是節(jié)省又節(jié)省,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八瓣花……但窮,也要窮得有志氣。∈貒,可不能為國丟臉啊!”

      人生價值,在于精神的豐富、信仰的堅定。

      1987年7月,王仕花眼看就要臨產(chǎn),大風突然來了,無法下島。十萬火急,老王抓起步話機聯(lián)系鎮(zhèn)武裝部部長的家屬,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老王給妻子接了生。收起差點“母子不!钡谋瘋,老王給兒子取名“志國”,老王說:“志字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就是希望他當一名戰(zhàn)士,心中有祖國,立志要報國!”

      其實,這些年也有不少人看中王繼才的勤勞踏實,想帶他下島“干事業(yè)”。老王起初看著別人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也很羨慕。后來他說,“人各有志,別人有車有房,是他們的活法,我守島衛(wèi)國,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民兵,教會孩子忠誠,是我的活法。別人傳萬貫家財,我傳精神財富!蓖跏嘶ㄓ幸魂嚥惶斫猓昂髞砦液秃⒆觽円猜J可他了。”

      王繼才,就像這島上傲然生長的苦楝樹,不怕貧瘠,不懼海風,還硬是在苦澀的果子里,生出了甘甜。

      收起離合悲歡,把忠誠擔當獻給祖國海防——

      “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家,守的是身后千家萬戶”

      “要是老王在,島上來這么多客人,他會很高興嗎?”記者問。

      “肯定會!蓖跏嘶ǖ难蹨I止不住地就來了,往事像放電影一樣,“他是最愛處朋友的熱心人,對來島上的人,他都會拿出一切招待……”

      老王每次上岸,會撥通朋友們的電話,一起聊聊天。老王多年的好友、船老大包正富說,“他喜歡熱鬧,人緣好得很!

      老王還有點“小浪漫”!跋奶鞜岬盟恢覀兙退诜宽斏,對著天空,他教我數(shù)星星,看牛郎,說織女……偶爾老王也讓我唱歌,我就哼哼幾句《大海啊故鄉(xiāng)》《最浪漫的事》。唱得不好,他卻高興地鼓掌,說好聽……”沒說幾句,王仕花已經(jīng)泣不成聲。

      然而就是這樣的老王,離島過春節(jié)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老父、老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岸上孩子們的房間著火差點喪命,大女兒結(jié)婚沒能到現(xiàn)場……

      “無論在島上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他總是樂呵呵的!毕群蟮菎u幾十次的灌云縣電視臺記者徐云邦回憶,“但每次提到父母和子女,他總會沉默不語,有時還背過身去,偷偷抹一把眼淚!

      “老王他面上不疼,心里疼啊!”王仕花說。

      32年間,每個人都能有不同的人生選擇。而王繼才的選擇是,收起自己的離合悲歡,把溫情留給他人,把忠誠和擔當交給祖國。

      開山島海域,礁石林立,海況復(fù)雜。過去衛(wèi)星導(dǎo)航不發(fā)達,王繼才夫婦會在島上點上燈火,讓過往的漁船看清航道;遇到霧天,他們就用盆敲,發(fā)出響聲,讓漁船避開小島。而有漁船斷糧、斷水、發(fā)出疾病求助,他們也總是盡全力幫助。

      “看到這些漂泊在外的漁民,我們總會想起自己,想起親人。幫助他們,覺得就像在為親人做事,為自己解難!蓖跏嘶ㄕf。

      在遠離大陸的島上生病,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yīng)。22年前的一天,在島附近打海貨的潘弗榮突然腹部絞痛,疼痛難忍。王繼才見狀,邊聯(lián)系漁船,邊跑上跑下找藥。很快,老王找來船只把她送到衛(wèi)生所!耙宦飞贤醮蟾绲母觳捕急蛔テ屏,卻一直沒哼一聲。后來,我沒打麻藥就做了闌尾炎手術(shù)。手術(shù)做完,家里人還沒趕到!迸烁s感慨地說,“王大哥是給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老王也是給這座島美麗顏色的人!懊看紊饑,才覺得這座島是有顏色的!崩贤醭Uf,“島雖小,也是國家的領(lǐng)土,我要讓國旗永遠在島上高高飄揚!笨墒窃趰u上升旗,經(jīng)常要面對惡劣的天氣。

      一次遇到臺風,老王怕國旗被刮跑,頂風跑到山頂將國旗抱在懷中。返回途中一腳踩空,從半山腰滾下來,摔斷兩根肋骨。王仕花趕緊沖過去,王繼才對疼痛輕描淡寫,卻咬緊牙關(guān)說:“旗幟就是陣地,人在旗幟在,旗在陣地在!

      一身鐵骨,熱血滿腔。

      外面的世界飛速發(fā)展、多姿多彩,老王都看在眼里。再回頭看看年邁的父母、年輕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他不掩飾“自己也曾動搖過”。

      1995年,老王的兒子到了入學(xué)的年紀,他鼓起勇氣去辭職。彼時縣武裝部的老政委生病臥床,沒等老王開口,政委就拉住他的手說:“繼才啊,你要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那個島守下去,你下島就真的找不到守島人了!崩贤醢训搅俗爝叺脑捰盅柿嘶厝ァ

      后來不久,老政委就去世了。“老政委對我說的話是他的臨終遺愿,他到死都不放心開山島,我做出了承諾,就一定要守下去,再苦再累也要守下去!”老王曾這樣回憶。

      老父、老母、二舅都明白忠孝、家國的道理,支持他守島。二舅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和很多戰(zhàn)友相比,二舅幸運地活了下來。王繼才覺得,“島上再艱難,也沒有槍林彈雨的危險,我怎么能守不好?”

      近些年,有人對他說,和平年代,守島已經(jīng)“沒多大意義”,近60歲的人,也可以治治病、歇息下了。老王卻不以為然,“現(xiàn)在海洋安全形勢很嚴峻,居安要思危!”

      他,深明大義。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理所應(yīng)當?shù)暮推剑瑳]有坐享其成的繁榮。正是像王繼才這樣的人默默負重前行,才讓祖國人民歲月靜好!拔衣靼,守島不僅守的是我們一個家,守的是身后千家萬戶!蓖跏嘶ㄊ种盖胺健0哆厽艋鹛鴦,生活寧靜安詳。

      祖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些忠于祖國、奉獻祖國的人。

      平凡但不平庸,普通人也能書寫壯麗篇章——

      “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得到這么多榮譽,以后只能再踏踏實實多做點事情”

      人們說,“王繼才夫婦都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崇高的事業(yè)。”

      王仕花說,“小小的島上,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的事、分內(nèi)的事!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給人最多感動。

      島上有78間舊營房,在烈日、海風、海浪侵蝕中,墻壁和門窗經(jīng)常損壞。這時,王繼才夫婦就會尋找材料,一點點地補、一點點地修,“戰(zhàn)士們隨時都有可能回來,我王繼才隨時準備著向他們移交一個漂亮、完整的軍營!

      2006年,開山島舊碼頭的磚石出現(xiàn)大面積脫落。為了節(jié)省國家經(jīng)費,王繼才決定自己動手。兩個人,兩年時間,每天10多個小時。他們下海淘沙、搬石頭、和水泥、抹砂漿,很多地方修了被沖、沖了再修,碼頭被一點點重建起來。

      去年,島上建了新碼頭,王繼才生怕好好的欄桿在海風侵蝕中生銹,默默地將欄桿漆好,到現(xiàn)在,欄桿依舊嶄新。

      ……

      老王沒有豐功偉績,但事業(yè)的崇高,不僅僅在于本身是否宏大壯麗,更在于不懈的堅守、付出和可貴的赤子之心。

      2015年2月11日,在全國軍民迎新春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了王繼才,王繼才深受鼓舞。這些年來,王繼才夫婦光榮地入了黨,獲得了100多項榮譽,他們初心依舊,“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得到這么多榮譽,以后只能再踏踏實實多做點事情。”

      平凡的事業(yè)、崇高的精神,總不乏后繼者。就好像那棵好不容易活過來的苦楝樹,已經(jīng)撒播了無數(shù)的種子,孕育了數(shù)十棵生命。如今,在王繼才精神的感召下,9名民兵組成的隊伍上島駐守,他們分成3組,每組一周輪流執(zhí)勤……兒子王志國也進入了邊防檢查站,“我一定要像父母守護開山島那樣,站好崗、守好國!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甘于寂寞、甘于清貧、愛國奉獻、公而忘私,正是一個個像王繼才這樣的人在為國家富強、民族復(fù)興大業(yè)添磚加瓦、開創(chuàng)未來。

      “小小開山島,

      黃海最前哨。

      ……

      我為祖國守海島,

      萬里海疆春光好。

      我為人民放好哨,

      錦繡河山更富饒。

      ……”

      老王,你看——朝陽又升起,國旗在飄揚。

      記者手記

      荒蕪里播撒希望

      昨天還是晴朗的天氣,今天大風說來就來。

      岸邊海風達到八九級,大型的漁船也不能出海。船老大說,這樣的天氣,開山島附近的浪得有岸邊的幾倍高,海浪很容易就能打到駕駛室。

      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船老大說,一年像這樣刮風的日子加起來得有兩三個月。尤其冬天風一起,至少刮一周時間,十天半月出不了海。這時候,開山島就與世隔絕了。

      開山島四面朝水,一面朝天,沒有淡水,蛇鼠蚊蟲不少。

      很難想象,32年,王繼才夫婦是怎么熬過來的。

      終于顛簸著上了島,海風呼嘯、太陽炙烤、熱氣蒸騰。直到走上臺階,在無花果樹的陰涼下,才感受到了陣陣涼意!扒叭嗽詷洌笕顺藳霭。 蓖械娜藷o不表達對老王的敬意。

      老王夫婦花了幾十年的心血,一手讓這只有石頭和雜草的荒涼小島有了盎然綠意,有了微微花香。走在島上,處處都能看到老王留下的溫馨痕跡——苦楝樹結(jié)滿了種子,無花果紅彤彤地掛在枝頭,海防宣傳標語被粉刷得嶄新,昔日的營房干干凈凈,碼頭的欄桿閃著亮光……

      堅守已經(jīng)難能可貴,他們還努力在荒蕪里播撒希望的種子。振奮人心的是,他們成功了。

      王仕花說,“他守著島、守著國,我守著他、守著家。”這話說得輕描淡寫,還有人聽出了浪漫的味道,實際上,他們都是平常人,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曾擁有穩(wěn)定的普通生活。然而,老王信守諾言,舍小家顧大家,在艱辛面前誓不低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就在開山島所在的連云港,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世代流傳。古有精衛(wèi)填海矢志不渝的傳說,今有夫妻守島愛國奉獻的時代楷模。我們看到,在不懈的奮斗中,在精神的感召下,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歲月成就了一段新的傳奇。

      8月10日,開山島上不換崗的夫妻哨,進行了32年中的第一次換崗。由3名退伍軍人組成的執(zhí)勤班上島接崗,升起國旗。

      “看到開山島的國旗,我們覺得老王沒走,還在向我們招手!贝洗笳f。

      “我們將把這開山島繼續(xù)守好護好……”民兵胡品剛立正,向國旗莊嚴敬禮。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4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