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中國與東盟國家應排除干擾著力打造“鉆石十年”

    2013年10月11日 09:2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10月9日至15日,李克強總理將應邀出席在文萊斯里巴加灣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并對文萊、泰國和越南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首次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并訪問東南亞國家,國際社會投以熱切關注的目光。東盟國家紛紛表示,期待此次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能為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添磚加瓦,引領未來十年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但與當前地區(qū)國家求合作、謀發(fā)展的潮流相反,部分國家依舊熱衷于拿南海之類的問題說事,一些西方媒體更是擺出“唯恐天下不亂”的架勢,渲染南海形勢嚴峻,南海問題似乎也因此成為此次會議的主題。

      既然有媒體又一次患上“選擇性視盲癥”,看不見或不愿看中國—東盟關系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那我們不得不喚醒他們的記憶,校正他們的“散光”度數,再次回顧過去10年,雙方在平等相待,合作共贏道路上留下的每一個腳印。

      10年前,中國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同東盟建立起“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這是中國首次與地區(qū)國家組織建立國際戰(zhàn)略伙伴關系。

      10年來,中國和東盟堅持戰(zhàn)略對話,鍥而不舍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在許多重大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上加強相互了解和支持。

      10年來,中國和東盟不斷推進務實合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qū)。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去年,雙方貿易額達到4000多億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是10年前的3倍。

      10年來,中國和東盟的人文和民間往來更加緊密。去年,雙方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是10年前的4倍,中國成為東盟第二大游客來源地,雙方每周往來航班達1000多架次。

      10年來,中國和東盟雙方成功抵御亞洲金融危機,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應對印度洋海嘯、非典、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疫情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

      事實勝于雄辯,如果中國和東盟國家一直糾結于南海問題不能自拔,選擇對抗而不是對話,恐怕中國—東盟的“黃金十年”就會被“失落十年”所代替,中國和東盟國家各自的發(fā)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不回避討論南海問題。就在不久前,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六次高官會和第九次聯合工作組會議在中國蘇州舉行,與會各方就進一步全面有效落實《宣言》、加強海上務實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并在落實《宣言》框架下就“南海行為準則”舉行了磋商。這充分說明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南海問題的溝通渠道暢通無阻。

      樹欲靜而風不止?傆猩贁档貐^(qū)國家和媒體想借南海問題這塊板子時不時打一打中國的手掌心,以為能把中國打疼。也總有那么幾個域外國家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家務事”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心,施展各種解數,想在中國和東盟國家間撬出一條縫。凡此種種,既低估了中國的戰(zhàn)略定力,低估了中國和東盟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的決心和動力,也高估了某些域外國家挑撥是非的手段和能力。

      東亞大家庭及其成員國的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是亞洲之幸,是亞洲之福,它需要本地區(qū)國家和媒體悉心呵護、共同經營。對極少數域內國家只顧一己之私的言行,各國無論大小都不應采取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對少數域外國家和媒體攪局干擾的企圖,各國更應當保持警惕!安晃犯≡普谕,只緣身在最高層。”本次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的大幕已經拉開,與會國家都是這次會議的主角,大家應當排除各種干擾,求合作、謀發(fā)展,共同對外發(fā)出強有力的一致聲音,推動東亞合作邁上新的臺階。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和東盟國家將迎來更加燦爛的“鉆石十年”,更好地造福地區(qū)人民。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