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俞正聲:抓住歷史機遇 讓世博會因傳播而更精彩

    2011年06月03日 22:09:1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抓住歷史機遇,承擔時代責任,讓世博因傳播更精彩!敝泄仓醒胝尉治瘑T、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如是說,透露出東道主對新聞宣傳的高度重視。

      在世博會最后的沖刺階段,一支龐大的新聞宣傳隊伍正在集結,一場新聞大戰(zhàn)即將打響,13000多名世博注冊記者開始預熱,因為挑戰(zhàn),也因為機遇。

      各路媒體蓄勢待發(fā)

      全面報道世博盛況

      世博新聞中心位于世博中心大廈,將于4月27日正式開放。眼下,可以容納800名記者同時工作的公共工作區(qū)、新聞發(fā)布廳內600個空座椅,正靜悄悄地等待,未來這個“世博記者之家”將迎來新聞大戰(zhàn)。

      新聞中心提供給各家媒體的專用工作間,幾個月前就被一搶而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解放報業(yè)集團、文新報業(yè)集團以及日本共同社、香港鳳凰衛(wèi)視等近30家中外媒體一字兒排開,但每一家都不滿足,都說“地方還不夠大”。

      厚厚的報道計劃已經出爐,“重兵”蓄勢待發(fā)。新華社一年前即簽約,扮演“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東道主通訊社”的角色。中央電視臺早有百余人駐守上海,緊張地排兵布陣。

      “舉集團之力”,這是解放報業(yè)、文新報業(yè)和上海文廣新聞傳媒負責人對世博會報道異口同聲的表態(tài)。

      世博開幕后,上海文廣新聞傳媒要按國際標準每天制作30至60分鐘的電視新聞素材,即時上傳到世博國際廣播電視中心的公共電視新聞發(fā)布共享系統(tǒng),供注冊的電視記者下載。上海文廣新聞傳媒總裁黎瑞剛說:“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質量、最獨特的視角,全面報道上海世博會的精彩盛況,將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展示在海內外觀眾面前!

      鳳凰衛(wèi)視記者張彤介紹,鳳凰衛(wèi)視駐上海記者站的人員已經100%投入世博會報道,負責報道世博動態(tài)消息和前期拍攝一些小型專題片;重頭戲將由各個專題欄目組采制,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策劃方案,從4月下旬起陸續(xù)抵滬。

      “海外主流媒體非常關注、期待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局新聞宣傳部部長、新聞發(fā)言人徐威肯定地說。

      至4月7日,近13000位媒體人員向世博會報名申請注冊,其中境外媒體人員3500人,分別來自589家媒體機構,包括美聯(lián)社、法新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泰晤士報等媒體;境內媒體人員9000多人,來自713家媒體機構。

      各領風騷資源共享

      世博理念深入人心

      作為北京奧運會之后在中國舉行的又一次國際盛會,上海世博會注定將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有北京奧運經驗,國內地方媒體輕車熟路。2009年底,50多家地方都市報和網絡媒體聯(lián)手成立世博報道聯(lián)盟,捏指成拳,資源共享,聲稱將覆蓋31個省區(qū)市、遍訪100個國家、關注200名領導人、歷時365天、影響數十億人……

      中國新聞社與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上海世博局則聯(lián)手建立“上海世博會海外華人媒體供稿中心”,30家海外華文媒體成為第一批用戶。

      各路新媒體也鋒芒畢露。搜狐網與東方網等31家網站組成世博報道聯(lián)盟,中國移動與新華社剛剛合作推出“世博手機報”。

      做圖文視頻直播,建世博資料庫,提供海量豐富的展會實用服務信息,定制多種互動產品……面對世博“重頭戲”,不少網媒年初就排出大型報道計劃。

      傳統(tǒng)紙媒更多地依靠高度與深度制勝。上海解放日報從世博會倒計時900天就啟動了世博報道計劃,最先展開的是一場“世博友城行動”,數十名記者分赴全球五大洲的27個城市,與當地市長、政要對話,訪問專家學者和普通百姓。不少年輕記者在采訪中對于世博會的價值、中國舉辦世博會的意義,有了直接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

      采寫條件日益完善

      傳播世博責無旁貸

      在世博新聞中心,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媒體服務。

      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朱詠雷說,新聞中心公共區(qū)域為記者提供的辦公設施吸取了北京奧運會的經驗,盡量為中外記者提供便捷、舒適的服務。

      足夠數量的有線網絡接口和同步轉播園區(qū)各種活動的電視屏幕,讓記者守在新聞中心也能同步采寫。開幕后新聞中心每周都會安排相關新聞發(fā)布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新聞采訪活動。很多記者不可能半年駐守世博園,網上新聞中心可以讓注冊記者隨時獲得世博新聞信息和圖片,還能參加新聞發(fā)布會提問。主辦方設計了8條“感知中國”采訪服務線路、85個推薦點,讓中外媒體記者實地探訪上海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減排、社會保障、城市歷史風貌保護……

      世博場館最集中的浦東新區(qū),去年11月起,多了一支3500余人的世博媒體服務志愿者隊伍,他們經過專業(yè)培訓,學習如何為媒體提供優(yōu)質服務。

      眼下,媒體人琢磨得最多的,也是這個詞:服務。

      184天的世博盛宴,如何選擇最合理的參觀時間、最科學的參觀路線,預約該如何辦理,安檢需注意什么,園區(qū)內何處就餐,園區(qū)外哪里住宿,交通擁堵程度如何,天氣情況怎樣……將世博服務信息準確、詳盡、及時提供給中外游客,媒體責無旁貸。

      在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的統(tǒng)籌安排下,中央各主要媒體、上海各類本地媒體已相繼推出“世博服務信息專遞”,以長三角為重點的全國其他地區(qū)媒體也將加大世博服務信息的傳播力度,境內外游客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通過各種媒體的“順風耳、千里眼”,實時知曉世博園區(qū)交通、人流等狀況。(記者 姜泓冰)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