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鄉(xiāng)村的美麗實踐:“智造”青蛙王國與蝴蝶世界

    2016年03月08日 18:50:14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臺灣鄉(xiāng)村的美麗實踐:“智造”青蛙王國與蝴蝶世界

       青蛙成就桃米村災后重建奇跡。(資料圖片)

      夏季是桃米村最熱鬧的時節(jié)。旅客們來到這里,一定會在夜晚時分舉著手電筒,穿著雨鞋,去看看桃米村最著名的青蛙。蛙聲一片中,仿佛在聽一場“濕地吹奏會”。這時,講解員會適時解說每種青蛙的特點,旅客可以在玩樂和學習中,體會生態(tài)之美。

      桃米村位于臺灣南投縣埔里鎮(zhèn),這個充滿生機和趣味的鄉(xiāng)村,曾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遭受重創(chuàng)。誰能想到,帶來一片嶄新圖景的竟是河塘里一只只不起眼的青蛙,而這一切則源自一對記者夫妻。

      1999年2月,曾任職于《天下》雜志的廖嘉展與妻子顏新珠,在埔里鎮(zhèn)成立了新故鄉(xiāng)基金會,旨在于關注社區(qū)營造。不料,僅7個月他們就碰上了“9·21”大地震。“當時,我們就住在附近,差點被壓死!苯俸笥嗌屃渭握箤ζ依镉辛颂貏e的感情,更想撫慰這片受傷的土地。

      青蛙變王子

      那時,地震帶來的心靈傷痛和產業(yè)沒落讓桃米村陷入了重建的重重困難。在村民眼中,桃米村是“連鬼都不愿意來的地方”。面對困境,廖嘉展開始一邊整合社區(qū)資源,一邊思考桃米村的出路。在這個過程中,他意外地發(fā)現了一個重要的元素——青蛙。

      桃米村生態(tài)資源豐富,單青蛙就有23種,占臺灣原生種蛙類的80%,這讓廖嘉展眼前一亮!昂尾灰郧嗤転橘u點,發(fā)展觀光旅游業(yè)?”對于廖嘉展的提議,村民們普遍質疑,不相信自己可以過上“拿著麥克風就有飯吃”的日子。

      為了讓村民信服,廖嘉展請來臺灣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及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們做起了生態(tài)物種調查,也邀請社區(qū)年輕人一起參加,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xiāng)。通過這種方式,廖嘉展培養(yǎng)出了30位講解員,并在試營運后,拿到了第一筆靠解說獲得的收入。

      在試運營階段,廖嘉展依靠基金會本身的影響力,通過社會網絡和友好團體進行推廣,吸引了更多人來桃米村欣賞“青蛙王國”的魅力。

      隨后,許多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fā)出來,各種民宿涌現而出。目前,桃米村共有30家民宿,民宿的主人有的曾是講解員,也有從城市回來的年輕一輩?吹竭@樣的景象,廖嘉展感到欣慰:“青蛙讓桃米變成了一個讓人想回來的地方!

      不僅如此,桃米村的青蛙還延伸出了一條產業(yè)鏈。走在村巷里,隨處可見青蛙雕塑和手工制品,連洗手間也被命名為“公蛙”和“母蛙”,備受游客喜愛;以桃米村為原型的3D立體動畫電影《桃蛙源記》,講述了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的故事,更拓寬了桃米村的知名度。

      據統計,目前依托觀光休閑產業(yè),桃米村的年收入約為1.3億元新臺幣,這是桃米村過往任何一項傳統產業(yè)無法比擬的。用廖嘉展的話說,青蛙已經成為桃米村不折不扣的“老板”。

      蝴蝶續(xù)奇跡

      桃米村青蛙變王子的成功,讓廖嘉展開始思考將這一模式推廣至全鎮(zhèn)的可能性。 2011年,在與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廖嘉展找到了另一個令人驚奇的元素——蝴蝶。臺灣曾被譽為“蝴蝶王國”,埔里鎮(zhèn)正是當時最重要的蝴蝶工藝品生產基地,女工們曾在這里用不同蝴蝶翅膀,復制出不同的世界名畫。

      與青蛙不同,蝴蝶帶給人的感覺是美麗、輕盈,而化繭成蝶像極了埔里震后重建的過程。

      就如當初重建桃米村一樣,廖嘉展開始在埔里鎮(zhèn)營造不同的蝴蝶棲息地。2013年,臺北指揮家樂團的謝東升、劉妙紋來到埔里鎮(zhèn),協助震后的小朋友進行音樂陪伴訓練,培養(yǎng)出了一群愛好音樂的學生。也是在這一年,廖嘉展幫助這群學生成立了一個交響樂團,取名Butterfly,它是臺灣第一個鄉(xiāng)鎮(zhèn)級的交響樂團。在廖嘉展看來,這個交響樂團是地震之后大家彼此振奮的“新生命”。

      雖然有桃米村的成功經驗在先,但要在整個埔里鎮(zhèn)復制這個模式并不容易。

      震后的桃米村,只有1200多名村民,環(huán)境極其單純。但整個埔里鎮(zhèn)有8.6萬多人,范圍大了許多。所以,當生態(tài)社區(qū)轉型成生態(tài)城鎮(zhèn)時,有效的溝通和愿景規(guī)劃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廖嘉展表示,他希望通過蝴蝶的設計元素和新藝術的表現形式,讓當地年輕人都有機會參與故鄉(xiāng)重建,一起給埔里鎮(zhèn)帶來新變化。今年夏天,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埔里的蝴蝶,廖嘉展開始舉辦針對親子的蝴蝶識別大賽,讓孩子們在認識蝴蝶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為騎行愛好者設計蝴蝶低碳輕旅行路線,體驗埔里的自然美與悠閑生活。

      盡管前路并不平坦,但埔里鎮(zhèn)的蝴蝶夢正在慢慢實現。對未來,廖嘉展充滿期待:“總有一天,關于蝴蝶的故事會回歸每一位生活者的心中。” (記者 李芳)

      編后

      曾經的桃米村因地震而一蹶不振,成為“連鬼都不愿意來的地方”;如今的桃米村不僅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還借此成為臺灣知名旅游景點,可謂名利雙收。桃米村的故事告訴我們,天災或許難免,但災后重建不只是“等”與“靠”。在挫折面前,唯有自我思變,才能真正有所改變,闖出一條生路,因為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正如桃米村的成功,除了廖嘉展的智力支持之外,還因為擁有一群愿意改變、努力改變的村民。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