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所有求償案件全敗訴 臺灣慰安婦:何時還我真相

    2016年03月09日 14:26: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大學生上演抗議行動劇,撕下日本政客的假面具。

      聲援慰安婦團體要求日本首相公開道歉!

      王宗銘攝

      “日本政府道歉賠償!還我阿嬤正義公道!”高喊著抗議口號,手持“良心何在”、“還我正義”等標語牌,8月14日,島內(nèi)數(shù)百名聲援慰安婦幸存者團體成員在臺北日本交流協(xié)會前抗議,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還給阿嬤們一個公道。

      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據(jù)媒體報道,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地的救援團體也在同步展開抗議活動。

      怒嗆日本回避歷史責任

      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執(zhí)行長康淑華在當日也擲地有聲,要求日本首相正式道歉賠償,并在歷史教科書記載慰安婦事實!康淑華介紹說:“臺灣現(xiàn)在只剩下6位阿嬤,年紀最大的小桃阿嬤也92歲,其他阿嬤最年輕的也80多歲,她們還在苦盼日本政府的道歉與賠償!

      據(jù)臺灣廣播電臺報道,聲援團每年都到日本交流協(xié)會前抗議,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臺大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年輕學子當日上演了行動劇,以白色面具諷喻日本長期以謊言來粉飾,最后將白色面具丟還給日本交流協(xié)會,怒嗆日本回避歷史責任。

      與此同時,由臺大學生自發(fā)在網(wǎng)絡上發(fā)起“阿嬤的紙飛機”慰安婦國際關(guān)懷計劃,使得抗議現(xiàn)場多了許多年輕面孔。“阿嬤的紙飛機”取意“希望阿嬤的權(quán)益能像紙飛機一樣到處飛,直到讓大家看到”!翱吹轿堪矉D阿嬤大多年事已高,意識到如果現(xiàn)在不做這件事,以后再做的意義只會越來越小”,臺灣工商管理系學生郭家佑是行動的發(fā)起者。

      所有求償案件全部敗訴

      二戰(zhàn)期間,日軍在亞洲國家犯下了種種慘絕人寰的暴行,其中,有計劃、有組織實施的臭名昭著的“慰安婦”制度,被學界稱為“本世紀最殘暴、最野蠻的性暴力犯罪”。

      據(jù)估計,臺灣有2000多名女子被迫成為日軍“慰安婦”,殘暴的罪行給她們帶來了永久性的傷害。臺灣學者在對原臺灣籍“慰安婦”進行調(diào)查和個案分析時發(fā)現(xiàn):原“慰安婦”多生活孤獨,晚景凄涼、疾病纏身,普遍不孕。

      臺灣從1999年起開始對日進行跨海訴訟,幾位臺灣受害婦女鼓起勇氣前往日本。法庭上,她們不得不重拾舊痛回答一些涉及女性隱私和自尊的問題。雖然事隔半個多世紀,但多數(shù)婦女仍然感到羞愧、怨嘆、憤怒,一人答,眾人哭。也有日本民間團體聲援她們,鼓勵她們一定堅持到討回公道。2005年,東京最高法院三審判定“臺籍慰安婦”敗訴。不只臺灣,據(jù)康淑華介紹,類似其他國家所有求償案件全部敗訴,約十余件。

      直到現(xiàn)在,日本右翼勢力依舊極力歪曲和否認“慰安婦”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日本強征慰安婦缺乏證據(jù)”;日本新版教科書更刪去了“慰安婦”一詞;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甚至還發(fā)表了“慰安婦制度有其必要性,這是不爭的事實”的極其荒謬言論。

      更多人站出來加入?yún)群?/p>

      近年來,臺灣各界有更多人走進揭露暴行、關(guān)心受害婦女的行列。民間人士陸續(xù)出版、拍攝了系列作品,用文字和影像代替阿嬤們繼續(xù)吶喊。

      婦女救援基金會在近日也提出了3大訴求:一、要求日本首相代表其政府,給予“慰安婦”受害者公開、真誠且明確的道歉,并提出正式賠償;二、要求日本政府承認二次大戰(zhàn)期間強征婦女充當“慰安婦”之史實,并且不得反復其立場;三、要求日本政府立法禁止所有扭曲“慰安婦”史實之公開言論。該基金會還打算于今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quán)紀念日當天成立“慰安婦暨女性人權(quán)和平紀念館”。

      “不要讓她們帶著悲痛離開人世。要幫助她們爭取回自己的尊嚴和遲來的正義,并讓后代子孫能對她們的遭遇、勇氣與努力永不忘懷!笨凳缛A說。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周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