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李光耀與李登輝的差異:對“中國”作出不同判斷

    2015年03月25日 08:2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李光耀與李登輝的不同之處

    李光耀(左)與李登輝。(圖/臺灣中時報系)

      中國臺灣網3月25日訊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23日因病去世,他的傳奇生命歷程再次引發(fā)輿論熱議。臺灣《旺報》25日刊發(fā)社論文章《談李光耀與李登輝的根本差異》,認為二人最大的分歧在“中國”這個課題,他們因不同的歷史感作出了不同的的判斷,就決定了新加坡與臺灣發(fā)展的不同命運。

      文章摘編如下: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過世了,各國政治領袖紛紛表達哀悼之意,同時述說自己的“李光耀觀”,以及“和李光耀的關系”。嚴格說來,臺灣臺面上的政治人物里面,能夠稱得上李光耀的同輩、同世代,大概就屬和李光耀之間有復雜情結,被媒體形容是“話不投機”的臺灣前領導人李登輝。

      李光耀過世后,李登輝辦公室幕僚轉述了李登輝對李光耀的評價,對李登輝而言,李光耀“政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大概主要是“帶領新加坡人民獨立建國”,其次是“帶領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對一個偉大政治家必須具備的更深層次能力:歷史感與國際力,李登輝選擇了忽略。

      這是李登輝基于對自己政治路線的堅持所做出的評價,自然有其片面性。他只愿意指出李光耀表面的功業(yè),卻不愿意深入思考兩個重要的課題。

      第一,李光耀在“帶領新加坡人民獨立建國”之后,是如何苦心孤詣,維持新加坡獨立的地位,同時充分的、盡其可能的,在國際社會扮演遠遠超過新加坡國力所能夠扮演的角色。

      其次,李登輝并沒有真正面對李光耀究竟是如何“帶領新加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也就是沒有真正理解李光耀的“新加坡生存發(fā)展策略”究竟有怎樣的核心價值與內涵。由此延伸出來的、對臺灣來說更重要的課題:“新加坡能,為何臺灣不能?”臺灣又是如何在東亞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進則退”,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中節(jié)節(jié)后退?

      李光耀和李登輝根本性的差異,恐怕不僅只在于一位堅持“亞洲價值”,成為“成功的獨裁者”,另一位信奉西方民主,成為“民主先生”。兩人的最大的分歧在“中國”這個課題,兩人不同的歷史感作出了不同的判斷,就決定了新加坡與臺灣發(fā)展的不同命運。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曾是左傾的、接近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面對中國,李光耀不從情感、也不從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而是務實的考慮新加坡的國家利益。李光耀在1976年訪問大陸,持續(xù)鼓勵大陸走向改革開放。李光耀放寬公民旅華的限制,理由不是“媚共”、不是“親中”,而是他深信這樣的開放,反而能讓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更加熱愛新加坡。這是李光耀的務實,更是他自信的展現。

      大陸走向改革開放之后,在新加坡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崛起更是新加坡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背景,對新加坡的生存發(fā)展而言,完全沒有“中國”與“世界”的二元對立,而只有如何“正確對待中國的挑戰(zhàn),為自己尋求合適的立足點!

      具體而言,新加坡一方面要在經濟水平、創(chuàng)新、管理和科技等領域保持對中國和其它周邊地區(qū)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更要把中國當作自己的經濟腹地,積極地“搭上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順風車”,使新加坡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橋梁。這是新加坡全球經濟戰(zhàn)略的基本設想,也是李登輝全然忽視、否定的方針。

      李光耀和鄧小平有高度親近性,他們都是“務實主義者”,追求國家的現代化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李光耀實現了新加坡奇跡,鄧小平創(chuàng)造了大陸奇跡。而在李登輝近20年的領導下,所謂的“臺灣奇跡”卻開始褪色。

      到今天為止,“務實面對大陸崛起”,還是臺灣政治領袖的必修課!(中國臺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qū)
    熱帖| 博文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