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汪毅夫:漢文學衰退是日本漢文學界的悲哀

    2014-03-04 14:28: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2月28日下午,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甲午戰(zhàn)爭與近代中國”學術報告會。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教授作為主講嘉賓之一,以《“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轉”與日本漢文學在臺灣的延伸》為題,談了甲午之役前后日本漢文學的變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以下為汪毅夫演講全文:

      看到現場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和漂亮的臉蛋,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很久以前我也年輕過!同在座的林毅夫教授、孫亞夫教授,同每一位老年學者一樣,我曾經有過如花似玉的年華,曾經有過讀書最多、進步最快的時段。從1982年1994年,從32歲到44歲,我拼命讀書,也拼命往上爬,從助教、講師、副教授一步步爬到了正教授。

      在今天的講題下,我要向各位報告我在1982年至1994年讀的幾本書以及我的讀書心得;換句話說,我想從1982年到1994年所讀的幾本書取證設論,以說明和證明我的講題和我的見解。

      1985年,鍾叔河先生主編的《走向世界叢書》改由岳麓書社出版。該叢書第一輯第三冊的書名很長,《羅森〈日本日記〉、何如璋等〈甲午以前日本游記五種〉、王韜〈扶桑游記〉、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注)〉》,不計標點,共36個字。實際上本書收錄的8種游記都是甲午(1894)以前的游記,這8種游記涉及的日本漢文學的部分,從一個側面記錄了甲午以前日本漢文學的盛況:

      第一,羅森《日本日記》謂:日本人民“多酷愛中國文字詩詞,予或到公館,每每多人請予錄扇,一月之間,從其所請,不下500余柄”,十數日之后又記:“予于下田,一月之間所寫其扇不下千余柄!蓖蹴w《扶桑游記》也記錄了日本人向他“索字索詩”的情形,其中有一個極端的情節(jié):“是夕,佐田以座中索詩索字,予不已,起裂紙擲筆,大有灌夫罵座之風”,另記中國書法家衛(wèi)鑄生在日本“乞字者頗多,自八、九月至今已得千金”。

      第二,王韜《扶桑日記》記日本漢文學家佑田白茅創(chuàng)設“大來文社”,廣收“四方賢俊”,廣收“四方賢俊之以文詞著者”,又記中國駐長崎總領事“殊多暇日”,“或與日本諸文士飲酒賦詩作消遣”。

      第三,王韜在日本交游的日本韓文學家,在其《扶桑游記》留名的有近百人,均日本漢文學界的一時之選,其中一次詩酒之會,到會的日本漢學家有22人;羅森、王韜、李筱圃的游記收錄的日本漢文學家的詩作則有百數十首之譜。

      以上講述的是第一個問題,從游記看甲午之役以前的日本漢文學。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