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吳非:“臺獨”是將臺灣拖入邊緣化的爛生意

    2009-08-03 15:48:00
    來源:
    字號

      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海外華人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吳非今日在香港《大公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在地緣政治日益強化和金磚四國崛起的今天,“臺獨”是否還有意義呢?“臺獨”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它與臺灣民眾的穩(wěn)定、均富、民主的生活毫無關系,是空中樓閣。現在臺灣的亂象基本上是政治人物私心泛濫的表現,可以說“臺獨”是門好生意,但不會有好結果。

      文章摘錄如下,

      2009年7月26日,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27日晨8點,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馬上發(fā)出賀電,馬隨后透過國共平臺復電,創(chuàng)兩岸執(zhí)政黨領導人互動先例,媒體也高度關注。BBC新聞以“六十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直接交流”報道此事;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臺27日下午及晚上以頭條新聞報道這項訊息。

      臺灣《聯合報》發(fā)表題為:“形象是形容詞,領導是動詞”的社論。社論指出,馬英九是因出現“領導危機”才要兼任黨主席。此前,他“領導”蕭萬長、劉兆玄、吳伯雄、王金平四人并不成功,馬英九的優(yōu)勢是“形象”,但問題卻在“領導”。其實,這篇社論如果站在臺灣整體地緣政治的基礎上看,還是有問題的。自蔣經國之后,臺灣歷任領導人基本都具有左派思想,但卻都在權力的迷思下轉向。現在馬英九的基本思維模式也應該是左派思維,而下面的官員和黨派基本上都是右派加利己思維模式,“臺獨”也是這些人的備選而已,因此馬英九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巨大。

      馬仍有左派愛民思想

      問題在于,馬英九的優(yōu)勢是否是“形象”呢?而問題是否真是“領導”呢?自蔣經國之后,臺灣領導人的特質就應該定性為勤政、愛民。愛民的結果是讓臺灣民眾在經濟建設中達到和諧、均富的水平,勤政是落實這些結果的保證。這對于中華文化的貢獻是無可限量的,因為中國文明的最高點和理想就是:穩(wěn)定、和諧、均富和強大,F在看來,臺灣亂象是過度放任民主化和市場經濟高度擴張的結果。

      臺灣本身做為一個島嶼,在冷戰(zhàn)期間其軍事功能要強于其它任何的功能。美國軍人麥克阿瑟訪問臺灣后,在公開發(fā)表演說中稱臺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還聲稱太平洋各島應組成一條“自然防線”,如能控制這條防線,美國空軍就能控制從海參崴至新加坡的所有亞洲港口,而臺灣是這條防線中的主要據點之一。自蘇聯解體之后,冷戰(zhàn)隨之結束。李登輝錯誤地將70年代蔣經國臺灣民生建設轉移為民主建設。民主建設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歸,比如法制、官僚體制等相關具體項目,但李登輝卻在1999年將臺灣引向“兩國論”,使得兩岸必須要對“統(tǒng)、獨”做出具體表態(tài)。2000年后陳水扁繼續(xù)在此議題上做文章。

      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美國遇到經濟危機之后,大陸和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直接對話和對抗,兩國間已經不需要臺灣再做不沉的航母,圍堵大陸已經不太有效,臺灣在地緣政治中的地位已經完全流失。

      臺灣在蔣經國主政的時代,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在于臺灣經濟的騰飛。但臺灣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最終結果是什么呢?其實是臺灣民眾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臺灣由農業(yè)社會轉型到工業(yè)社會的同時,蔣經國本身意識到,臺灣的資源有限,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應當過分依賴美國,也不能夠出現太大的貧富差距,臺灣如果成為均富的狀態(tài)對于中華文化才會有意義,因為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均富的社會。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