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當“電火球”蘇貞昌不再“沖沖沖”

    2012年11月27日 08: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綠營處理兩岸問題的“事務委員會”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兩大看點都讓人跌眼鏡:召集人(即原先擬定的“主委”)“三選一”,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沒有交給呼聲頗高的謝長廷或曾征詢意見的蔡英文,而是毫不避嫌勇于自任;委員會的名稱前綴本有“中國事務”、“大陸事務”、“兩岸事務”3個選項,蘇也選擇了最綠的“中國事務”。腹誹且另有盤算的謝長廷與深綠的游錫堃都拒絕參與。另一綠營天王呂秀蓮26日受訪時表態(tài)更直接,蘇貞昌“這張牌發(fā)壞了!”

      保守

      蘇貞昌在島內政壇以光頭閃亮、脾氣火爆、動不動就喊“沖沖沖”的形象示人,被冠以“電火球”的名號。但這次“電火球”沖勁兒沒了,反而變得保守起來。

      民進黨內主張兩岸交流的人士,包括謝長廷、高雄市長陳菊、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等,都希望委員會冠名使用相對中性的“兩岸”或“大陸”。在國民黨已經使用“大陸”稱謂且對岸持續(xù)釋放交流善意的情況下,命名“兩岸事務委員會”可以為民、共交流拓展空間。

      但深綠勢力強烈反彈,民進黨前主席游錫堃、姚嘉文以及“一邊一國連線”成員、臺北市議員江志銘等連日來不斷批評謝,并向蘇施壓,加上“臺聯(lián)黨”高調配合,個性保守的蘇貞昌最終選擇向“獨”派妥協(xié),堅持“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將其定位為“整合黨內兩岸機制的平臺”,而非民、共交流的平臺。

      針對主張兩岸交流的開放派,蘇貞昌也放下重話:“如果有人為了選舉想跟‘中國’好一點,那就去國民黨,別來當民進黨候選人。” 

      問題是,“中國事務委員會”最終成了一個四不像的雞肋,象征性遠遠大于功能性,且兩個月才開一次會,未來顯然很難整合黨內意見?梢韵胍,該委員會運作之初就帶著“臺獨”印記,不只無法改善與大陸的關系,反而更將加深大陸的不信任與反感。

      重壓

      由于“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角色以及功能都不如外界期待,該機構對民進黨轉型的正面意義更是極為有限,外界普遍認為不能適應兩岸發(fā)展新局。

      島內偏綠媒體援引臺灣智庫11月25日的民調指出,57.1%的民眾贊成民、共兩黨展開黨對黨接觸。通過“調酒之旅”證明自己敢為島內先的謝長廷大為感慨,稱“人類的悲劇,就是情勢變更,但人不變更!庇饕獠谎宰悦。

      謝長廷婉拒蘇貞昌的理由,是“愿意把空間留給其他人”,但背后自有苦衷。這個委員會名稱“臺獨”傾向明顯,謝如果接受就不便與大陸溝通。同時他心里很清楚,“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導權被蘇貞昌拿去后,自己發(fā)揮的作用很小。且謝長廷主張“憲法共識”或“憲法各表”,但在蘇的主導下是不可能接受這個理念的。

      在此敏感時刻,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行程備受關注,她最近將與大陸赴臺學生舉行座談。呂秀蓮則受訪表示,蘇貞昌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這原本是一張會影響臺灣前途的牌,但現(xiàn)在“這張牌發(fā)壞了”!“獨”派也不領情。游錫堃表示,民進黨內已有“中國事務部”,所以他對設這個委員會持保留態(tài)度。江志銘批評,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不是政策調整,是投機、投降,未來全黨會被大陸“牽著鼻子走”。有輿論指出,蘇兼任召集人致使“萬千壓力集于一身”,反給自己增加了“新麻煩”。(記者 王大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