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明年8月,島內(nèi)2014學年度實施的12年義務教育,近日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相關爭議也到了最后必需亮牌的時刻。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今日發(fā)表評論指出,12年義務教育“摸著石子過河”,難免跌跌撞撞、爭議不休,顯然還有長路要走。在“百年樹人”之間,這意外的人生,或許容易被忽略,可當局者能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嗎?
評論摘編如下:
預計明年8月,2014學年度實施的12年義務教育,近日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只是相關的爭議,也到了最后必需亮牌的時刻。原本延長義務教育的兩大計劃主軸“免試入學”和“免學費”,經(jīng)過兩年來的反復調(diào)整,會考已確定要取代基測,“免試”的理想勢恐難保;而如今“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雙軌制,又遭批評是“免學費”理想的跳票。
其實,12年義務教育的上路,和當年“全民健!被颉岸嘣雽W”的實施,情況頗相類同。一則影響層面太廣,可能徹底改變?nèi)?nèi)的原有生態(tài),甚至打破長期壟斷的局面,故招致強烈的反彈。二則臺當局承諾過重,在可見的將來,教育有可能一如健保,變成財政上的大黑洞,吞噬掉高中職教學品質(zhì)改善的經(jīng)費和空間,白白浪費珍貴的教育資源。
就以今年“教育部”的預算為例,補助高中職的學費,在排富的條件下,仍高達約150億元(新臺幣,下同);若2014年起不再排富,學費補貼預估將超過200億元。即令排富,也只能省下17.5億元,實在是杯水車薪。而教育當局寄望“少子化”,會在若干年后,使相關負擔不再增加,又似乎是舍本逐末,把問題丟給完全未可知的將來。
所以,12年義務教育“摸著石子過河”,難免跌跌撞撞、爭議不休,顯然還有長路要走。只是這過程中,身為“小白鼠”的初中畢業(yè)生,其升學權益和未來保障,應如何兼顧,恐怕相關部門必需未雨綢繆。人生的成長只有一次,卻很容易因為教育政策的改變,而走上預期外的道路。在“百年樹人”之間,這意外的人生,或許容易被忽略,可當局者能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嗎?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