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粹主義激進路線失去市場 民進黨必須改革

    2008年04月29日 13:29:00  來源:
    字號:    

      上海東亞研究所臺灣政治室主任李秘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5月號撰文,分析民進黨未來的走向。

      文章認為,國民黨同時獲得了“立法”權和行政權,也間接獲得了“司法”權,可以說實現(xiàn)了完全執(zhí)政,但國民黨絕不可能超越民意來做任何事情。而臺灣的主流民意總是在相互矛盾的訴求之間搖擺,這樣的民意決定了民進黨仍有相當?shù)恼慰臻g: 

      ——兩岸開放性與“臺灣主體性”的矛盾為民進黨提供了政治舞臺 。
      ——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公平的矛盾為民進黨提供了議題空間。

      未來如果民意出現(xiàn)調整,民進黨一定會抓住人民貧富差距、民眾健康、教育城鄉(xiāng)差距、環(huán)境生態(tài)等問題攻擊國民黨。

      文章還認為,臺灣民眾對“主體性”、臺灣“國防安全”、社會公平正義的需求,決定了民進黨仍有很大的政治空間。但社會發(fā)展潮流又限制了民進黨的路線空間。如果民進黨繼續(xù)走激進路線,將越來越邊緣化,而被另外一股能代表民意的政治力量取代:

      ——兩岸和平發(fā)展主旋律讓激進路線越來越不得人心。
      ——臺灣民主制度走向成熟讓民粹主義沒有市場。

      一方面民進黨仍有一定的政治空間,另一方面它又必須進行路線調整。但是民進黨未來具體會如何走,還要看民進黨自身的政治生態(tài):

      ——重新整合而不是走向分裂。
      ——漸進調整而難以徹底切割。
      ——權力平穩(wěn)過渡而不會立即世代交替。
      ——著重政策論述而不是街頭抗爭。

      文章最后指出,民主化與本土化仍然是未來臺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民進黨的政治空間仍然很大,但這必須以其深刻的調整和改革為前提。但是民進黨改革之路仍充滿荊棘,如本土論述的封閉化、派系山頭文化傳統(tǒng)、基層組織的渙散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而且留給民進黨的時間并不很多。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