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s id="jq4au"></s>
    <s id="jq4au"><nobr id="jq4au"><ins id="jq4au"></ins></nobr></s>
    
    

  • <s id="jq4au"></s>
  •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親人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2016年12月02日 10:58: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近日,一對師生的聊天記錄在網絡炸開了鍋。青島大學一名學生因72歲的姥姥病重向任課教師請假,沒想到不僅遭到拒絕,還被教育應“將生死置之度外”。目前校方回應稱,已批準學生的請假要求,將加強師德教育。

      看著網上瘋傳的聊天記錄,很多小伙伴都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一些話竟然出自大學教師之口。按照人之常情,得知學生的親屬病重,老師應該表示遺憾、予以關懷、叮囑路上注意安全之類。但這位老師“心真大”,直言72歲“還很年輕”,學生的理由“不符合請假條件”,還“諄諄教誨”說:“姥姥任何情況下都得支持你學習,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你在學校全力以赴地學習有利于她的健康”……

      應該說,這只是極端個例,并沒有普遍性,但是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思維模式還是讓人難以平靜。按理說,人,應該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幫助人的成長,讓人學會認識自己、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成績至上、“以分為本”。比如從小到大,我們總被強調學習第一,為了學習,很多孩子沒做過家務;為了分數,“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感冒發(fā)燒也要輕傷不下火線;甚至為了高考,很多“深明大義”的親屬向孩子隱瞞家人去世的消息……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學習最大,“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體育課、健康甚至家人的生死都要退居其次,就像案例中老師說得那樣,家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得支持孩子學習,“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當“百善孝為先”遭遇“一切為高考讓路”,很多人選擇了后者。高考可以重來,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試問有多少人能夠接受為高考隱瞞親人死訊呢?這是教育之痛,也值得深思。

      當然,值得思考的也不只是教育。我們時常聽說這樣的故事:運動員家人去世卻不告知,因為團隊利益要放在首位;某某人奉獻青春,顧不上病榻上的親人;還有“孩子病重依然堅守崗位”“忍著劇痛堅持工作”……應該說,學習是崇高的,團隊是重要的,奉獻是偉大的,但在很多時候,這種“崇高”不能違背親情倫理,這種“重要”不能不近人情,這種“將生死置之度外”不能冷漠、冷血,否則“崇高”不過是假崇高,“全力以赴”不過是自私自利,“偉大”也缺乏人性化的力量和溫度。(夏振彬)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